齊心協力・救治地球

王希蕾、郭澋楊 (WeGoALGAE)

香港
建築學院四年級生及校友 (BALS)

由左至右:王希蕾 ,郭澋楊

 

2024 年,香港大學園境建築學院學生郭澋楊 (JY) 和王希蕾 (Helen) 發現大家同樣熱切希望解決全球暖化和碳排放的問題,因而決定齊心協力實幹一番。

二人心想:為什麼不成立一家有助修復自然、為環境創造積極影響的企業呢?對他倆來說,發現微藻的特性時,真的有如靈光閃現:他倆知道微藻的效用奇高,不僅可以淨化空氣和用水,而且可以生物降解塑料,又是超級食品,甚至在永續農業方面也有效益。他們很好奇為什麽這種神奇生物體在商業應用上仍然無人問津。

因此,兩人憑著真正的創業精神,抓緊機遇,成立名為「藻上好」(WeGoAlgae),一家提供空氣淨化解決方案的公司。他們希望利用微藻吸收二氧化碳、2.5和10微米懸浮微粒、毒素和異味等,由此實現碳中和與環境、社會和管治目標(ESG),利用大自然治癒地球,讓全世界了解藻類的偉大特性。JY和Helen為了改善人類的生活水平,而專注開拓創新及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這個過程當中不僅包括開發新的環保技術,實踐環保舉措,減少碳足跡,還要在香港和世界各地推廣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他倆均指出,香港大學對其創業之路起了很大的幫助:從港大iDendron的創業種子基金培育計劃開始,到香港科技園的培育及支援計劃,使得「藻上好」邁向成功發展之路。JY說:「港大iDendron、初創企業發展中心及其資源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指導、交流與展示機會,對我們的早期發展至關重要。」

同時,在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譚榮芬創科翼的支持下,「藻上好」團隊得以改善產品的原型設計、推進研究和開發工作,並獲得專用工作空間及接觸業內專家的機會。Helen補充道:「這種多學科的支援使我們能夠整合設計、機械和生物工程,從而擴大我們的團隊,有效推動創新。」

當然,二人除了擁有共同的熱枕,還能互補不足。JY說:「業務上面,我們的角色緊密相連。我們專注做好各自的領域,所以在角色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專注於產品開發、研究以及與技術專家協調,而Helen則負責行銷和財務。」

「我負責業務、法律和財務方面,以及參加競賽和人脈交際等事項。」Helen笑著補充道:「基本上,我主外,他主內。」

雖然分工很好,但有些事情他們二人必須共同執行。Helen堅稱:「溝通和聆聽是關鍵。」JY則補充道:「面臨挑戰時,我們坦誠溝通,通力合作,確保綜合大家的優勢推動項目向前發展。這種協同作用不僅增強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加強我們的夥伴關係,讓我們能夠成功克服障礙。」

「萬事起頭難」,很多小型企業剛起步時都會遇到障礙。「由於財力和人力資源有限,我們面臨很大的挑戰,常常難以決定該優先投資哪些項目,或該優先處理哪些任務。」JY指出:「然而,我們會坦誠溝通,花時間了解彼此的觀點來應對這些時刻。這種協作方法幫助我們加強合作夥伴的關係,使團隊工作更行之有效。」

被問到可以向想創業的學生給予甚麼建議,Helen說:「請做好心理準備,因為創業時挑戰無處不在,但美好的事情也會隨之而來。回首過往,你會看到自己走了多遠,並為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JY也同意如此的說法。

Helen說:「只要邁出第一步,事情就會步入正軌。只要決心堅定,努力工作,每每就能克服挑戰。要取得成功,不僅在於你能完成多少事情,還在於你在繼續前進的過程中有多少忍耐力。」

找到「自我空間」對他倆來說也相當重要。「我今年面對的最大挑戰是時間管理。我必須開始把重要的事情放在首位。」Helen說:「一有空閒時間,我就會遠離所有通訊設備。閱讀和聽播客可以幫我找到新題材的知識,了解不同主題的最新動態,而播客是快速獲取知識的絕佳方式。」

JY則採取更主動的方式:「空閒時,划船是我最大的樂趣,也是我主要的減壓方式。一大清早划船不僅讓我精力充沛,還能平衡我的工作和學業。」

長遠來看,變革仍然是他們二人和世界的目標。 Helen總結道:「我們預計『藻上好』在未來五年內會成為一家成熟且有影響力的公司,在改善環境和個人生活方面可以取得重大進展。我們的使命是實現碳中和,除了有助應對氣候變化之外,還可以提高全球社區的空氣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