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以科技取勝

楊睿思 (iWalk, Visionary)

香港
社會科學院校友 (SocSc)

雖然香港向來普遍被視為全球最適宜步行的城市之一,但長者和殘障人士等在擠擁的都市環境下步行,依然會面對真正的挑戰。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系校友楊睿思 (Raissa) 正試圖善用科技改變現狀。

Raissa在學期間曾在企業實習,擔任公關相關工作,但當時總覺得工作重複及沉悶。當疫情來襲時,一切都改變了。「科技突然成為了我和所有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憶述:「因此,這轉變啓發了我副修電腦科學,希望能為社區創造一些有影響力的項目。」 最終,她創立了iWalk和Visionary兩個跨學科企業,結合她在社會科學、電腦科學和創業方面的知識,創造了具有深遠影響的方案。

與此同時,這些項目也展示了Raissa對雙腳和步行相當執著的態度。「兩個項目都是致力提升行動能力和足部健康的!」她笑著說:「項目的靈感源自大家對香港這個獨特都市環境的觀察:步行是香港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她指出,逾八成香港居民皆認為這個城市便於步行,而且每人每天平均步行約7,000步。如此高的數字,可見步行對香港以至亞洲其他類似高密度人口城市的生活質素而言,佔相當大的比重。

Raissa決心創立iWalk,原因是她朋友因膝內翻以致行動不便而苦苦掙扎。iWalk是一款3D列印的智慧鞋墊,配備壓力感測器,可以偵測和矯正扁平足、膝內翻和圈形腿等步姿問題,也設有即時回饋、寓運動於遊戲的功能。她解釋道:「由於我是註冊私人健身教練,所以還負責將鍛鍊模組遊戲化,確保我們的解決方案行之有效且易於參與。」她希望所設計的鞋墊尤其能夠方便那些因難以走動而身心飽受困擾的兒童,以及那些嘗試幫助他們的家長。她續說:「我們目前正與瑪麗醫院進行臨床試驗,最終希望能夠在昂貴的足病治療市場上,提供一種經濟實惠的新選擇。」

Visionary同樣是一個智慧鞋墊設計的項目,目標是解決視障和聽障人士步行方向的問題。鞋墊的最大特色是安裝在內的小型振動器,有別於市面常見的音頻回應產品,它能夠提供觸覺訊號,因而幫助到在外無法完全聆聽清楚的視障人士。她解釋道:「很多視障人士都是靠聽覺去感知危險和一系列其他訊號。如果聽力因嘈雜環境而受到干擾,就會直接影響人身安全。」

Raissa指出,香港大學的支援對她們實踐項目至關重要。「我們很容易就聯繫上香港大學醫學院,尤其是矯形外科學系。他們都認為很多人需要這項技術,所以在項目開發過程中,他們一直非常願意指導我們。」她一矢中的地說:「他們說香港人走路有很大問題!」

由於項目還與其他機構和成員合作,Raissa感到港大所提供的支援確實難以媲美。「港大無疑為我們的初創團隊提供了最大的支持。」她堅定地說:「我們的導師和顧問均來自港大,體現了我們強大的人脈網絡。」

此外,Raissa對於iDendron給她的支持亦流露出溢於言表的感激之情。iDendron對她來說不僅是一個協作空間,而且還能團結各個隊伍,並邀得經驗豐富的競賽評審團專家提供指導,這些皆難能可貴。她還記得曾經有一段時間需要兼顧學業和事業而感到特別沮喪:「有天走進 iDendron之前,已經被考試弄得筋疲力竭。那裡的職員都看出來了,紛紛過來安慰我,然後告訴我一些新的融資和夥伴合作機會,以及可以聯繫的天使投資者網絡。」她憶述:「太令我感動了!我感覺他們真的相信我能夠做得到。那一刻,他們就像我的家人一樣。港大真的讓我有家的感覺。」

Raissa認為,香港大學的跨學科課程安排靈活,讓她能夠在攻讀社會科學學位之同時,探索電腦科學和創業精神,並利用休學年專注發展自己的初創事業。

Raissa的兩個項目均運用非侵入性科技解決日常生活經常忽視卻又影響重大的小問題,就像足部健康和視障人士的行動能力等等。「我覺得世上有很多問題都被認為『不夠大』而被忽視。」她總結道:「即便是兒童扁平足這樣的問題,對當事人依然可以很困擾。如今,科技如此方便和強大,我們希望能夠好好利用,讓那些問題都得到應有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