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挫折 邁向成功之路
Friederike Hedley (認知心理學及神經科學哲學碩士 )

Friederike Hedley不是一般人想像中的典型學術天才。她舉止優雅,面帶微笑地向你打招呼,並對你的話題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正是心理學學者所具備的品質。然而,儘管她謙遜的態度讓你感到輕鬆自在,別低估她的能力—這位年輕女生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非凡背景。
現年28歲的Friederike正在香港大學攻讀認知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碩士學位,並獲得蓋茨劍橋基金會頒發的著名蓋茨獎學金。這項獎學金將讓她有機會到劍橋大學攻讀心理學博士學位。然而,Friederike的成功之路並非一帆風順,甚至差點就無法實現,因為她第一次申請攻讀心理學學士課程時被拒絕了。
當時,Friederike的入學評估指出,她未能充分展示對心理學的熱愛。這對她而言是一個重大挫折,但同時也成為她反省的契機。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Friederike反思了自己追求的生活、興趣以及想要作出的貢獻。她說:「重新審視、調整並確立新的目標。」她還提到:「在這個以成功作為指標的世界中,我們必須勇於面對失敗,並樂於接受他人的協助,讓自己克服挫折,變得更加堅強。」
Friederike在德國維滕/海德克大學獲得管理學學士學位,隨後又完成了心理學和心理治療學的學士學位。在一位家庭朋友的鼓勵下,她前往英國擔任訪問學生一年,隨後踏上未知的旅程,遷居到香港。2021年,她加入PANDM實驗室(心理病理、情感神經科學和決策實驗室)擔任研究助理,並申請入讀港大的研究生課程。
Friederike將香港大學形容為「世界城市中的頂尖大學」。憑藉其全球網絡和國際視野,港大成為她的首選。而最重要的是,這裡讓她有機會參加2022年在費城以及2023年在聖路易斯舉辦的心理病理學研究學會(SRP)年度會議,從而擴闊在專業研究領域的人脈。
「我一直對研究情緒很感興趣。」她說︰「每一種情緒在本質上都有美好的一面。」也許這種樂觀來自她的成長經歷。Friederike在德國布拉克的一個大家庭中長大,從小就接觸許多來自不同職業、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親戚朋友。
Friederike選擇以「焦慮」作為她的研究重點,她解釋說情緒可以激勵我們並引導不同的行為,但情緒也可能會失控。例如,從人類進化的角度來看,為了生存,我們需要恐懼。然而,過度的恐懼和廣泛性焦慮則會產生負面影響。她說:「全球被診斷為焦慮症的人數多得驚人。」這進一步強調了她研究的重要性和相關性。
Friederike特別關心年輕人如何應對焦慮:「我希望我的研究能幫助更深入地理解不安與焦慮之間的關聯,尤其是在兒童和年輕人當中,以及這如何在發育中的大腦中表現出來。我希望我們這個充滿不安的世界變得不那麼焦慮,同時致力於通過數據驅動的方法尋找普遍且跨學科的解決方案,以打破不安與焦慮之間的聯繫。」
這就是為什麼Friederike對在博士層面上進一步深入研究這個問題感到高興。她說:「蓋茨劍橋獎學金尋找那些致力於改善他人生活的人。我非常喜歡這一點,因為它將關注點轉向如何最有效地帶來積極變化。這啟發我思考我的研究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
對於正在考慮申請同類獎學金的學生,她的建議是:「努力學習,但不要對你的學術履歷過於執著,嘗試在學術以外的領域作出貢獻。」
「你不能控制風向,但可以調整航行方向。」— 這句古老的格言可以套用於Friederike身上,因為她不僅在人生路上不斷應對變化,而且熱衷於航海。她對於能在香港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航海愛好者感到非常驚喜。
對Friederike來說,成功的定義是什麼?「善用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無論是天賦、力量還是財富,並關愛身邊的人。」她的樂觀和機智再次表露無遺!無論是在風平浪靜還是暴風雨肆虐的海洋,這些品質都在她未來的人生路上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