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他人 成就自我
秦衣欣 (文理學士(環球衞生及發展))

對於秦衣欣(Tayyibah Anzal) 來說,每一天都規律地從凌晨 5 時左右開始,起床然後進行早禱等儀式。接著,她會晨運,理清思緒,跟著送弟弟上學,然後幫助母親做家務。完成這些後,她才開展自己的一天。這名18歲的李嘉誠醫學院學生透過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入讀香港大學,攻讀環球衞生及發展文理學士學位課程。
衣欣在香港土生土長,一生矢志在醫學領域深造。她回想道:「小時候已很想幫助別人,特別是在我那低收入社區生活的那一群人。」然而,每當談及自己的目標,她總是聽到別人對她背景不斷批判和刻板的印象。她表示,許多人包括一些親戚皆告訴她其抱負不切實際,因為其父母都從來沒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
然而,這些言語上的攻擊並沒有讓衣欣氣餒,反而激發她證明一切皆有可能的決心。「我好像進入了一種『僧人閉關修煉模式』,那就是在中六期間全情投入學習,同時也積極參與課外活動。」她回憶道:「這種高度專注幫助我在學業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並全力以赴爭取出類拔萃的成果。這次經歷確實讓我具備更堅韌的力量,以及無論別人怎樣看待自己,也要相信自己存在的重要性。
香港大學吸引衣欣的主因是因爲港大具備世界一流大學的良好聲譽。她說:「港大的資源豐富,機會良多,諸如實習、交換計畫、研究計劃和雙學位等都確實吸引了我,讓我有機會進行更多學術研究,並為我的職涯做好準備。」同時,她也指出香港大學處處展現各式各樣的文化和無窮的活力,讓她有機會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學習,並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交流,如此的跨地域文化交流令她的整體大學生活變得更豐盛,而且更加快她個人的正面成長。
環球衞生及發展對她來說是完美的課程,她一直渴望幫助別人自我蛻變。 「我小時候就已經意識到世界上例如貧困、傳染病和癡肥等問題必須盡快解決。我非常渴望能夠找到有意義的方法,出一分力幫忙及作出貢獻。」她解釋道。
「文理學士學位課程吸引我的原因是當中的跨學科學習方法,讓我全面了解影響全球健康的各個複雜因素。」她補充道:「我希望擴闊和拓展我在各個學科的知識,而且特別渴望透過整合不同領域的見解,將它們應用於不同的環境來培養我的批判性思考能力。除此之外,看到社會科學、科學和藝術等不同學科利用各自範疇的知識互相影響,我同樣很感興趣。」
此外,課程亦會安排學生在非政府組織中實習六個月,為同學提供寶貴的社會經驗,使他們能夠直接參與這些議題。這樣跨學科知識和實踐經驗的結合將有助衣欣具備必要的技能,以便日後妥善解決有關全球健康的重大問題。
衣欣期待認識來自不同學科的學生,並與一眾教授和機構交流。「我相信參與有意義的討論不僅會擴闊我的視野,而且能幫助我探索未來發展事業的道路和能力。」她續說:「我也很期待透過例如參加交流計畫,有機會進一步開發自己的潛能。這些經歷都可以讓我沉浸在不同的學習環境中,將我的學術研究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再者,她也期待參加大學內各個學科舉辦的工作坊和研討會,包括由不同學科的教授舉辦的講座,以及生物科技和研究的工作坊等。
衣欣每天都會花時間培育和幫助其他人,又會在家庭和大學社區內建立人際網絡,所以她要為全球社區作出貢獻的理想的確不難理解。她表示:「我內心深處確實已有一個令我很有共鳴的使命。」她闡釋說:「我熱衷於奉獻一生來幫助中東和東亞等地區的人:重點是要解決嚴重影響所有人的全球問題,並為這些社區提供所需的支援。我想為那些可能沒有聲音的人發聲,倡導他們的福祉,並對他們的生活帶來積極影響。」
被問及她爲何那麼著緊她的抱負時,衣欣回答說:「成長時,爸爸媽媽總是強調幫助他人和回饋社區的重要性。」這讓她相信,無論每個人背景如何,都有權利獲得健康、教育、住所和食物等基本生存資源。她補充道:「我的文化當中有一種說法是『拯救一個生命,等於拯救了全人類。』這激勵我在服務不足的地區裏從事公共衛生顧問的職業。當然,最好是能夠讓父母對我和我所作出的貢獻感到自豪。」她補充道:「但最重要的是,我希望我所做的可為我的人生賦予意義。」